最近又看了一齣電影,片名叫做<愛的代價>,是由哈里遜福特和布蘭登費雪一起主演的,老福特還擔綱了執行製作。



內容主要是一名父親為了兩個罹患龐貝氏症的孩子尋求解藥的故事,最終找到了一名脾氣暴躁但不符傳統的醫學科學家幫忙,也最終製造出了解藥,救了這個行將破裂的家庭。

 

在劇中,父親面臨了一個要失去親人時必有的困難抉擇,是要花費時間去尋求可以拯救的方法,還是要省下寶貴的時間與家人相伴?

若不盡自己的所能去追尋那一切希望,哪怕只是渺茫的希望,也有發生奇蹟的一定可能性存在,但是,若是失敗了,那就是無法挽回的一段寶貴時間。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甚麼?死亡帶給了生命一定的震撼,將時間變得緊湊,將現在的時間變成了未來追悔的構因和過去習慣的延伸,讓人們想把握好每一寸時光,活的最有價值,總而言之,死亡帶給了人類追求完美的期望,卻也帶給人們毀滅的傷痛。

 

奧地利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我的生命沒有極限,就如同視野沒有界線。」這裡的視野、生命或許也可解釋為意義、價值的延伸,但就如同白馬非馬的道理一般,解釋了很多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卻往往無法解釋的道理。

chihwen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不論是在劇情、演技還是拍攝方法而言,都是難得一見的好片。很害怕看災難片的我,這次竟忍下以往的衝動,看完這部三小時的,著實賺人熱淚的電影。

 

害怕看災難片的原因,或許就跟許多人一樣,害怕悲傷,害怕失去,害怕自己也忍不住地情緒崩堤,畢竟,人生已有太多哀傷,要我們挺起肩膀頂起,抬起腳步跨過,為什麼還要花三小時的時間製造給自己而外的痛苦呢?

 

尼采認為,痛苦和受難是使人強壯的方法。因為當你跨越了物種自身的障礙,或許你將所向披靡。而有趣的是,經過數億年的演化,物種最終的挑戰不是荒野,也不是歲月,而是回歸於內心,猿猴動物擁有的一項特徵,一種難以言喻的感情。

 

當一個能感受他人痛苦的人,自身就越能察覺自我,察覺自我的心境、渴望和極限,最終達到外事不繫於心的境界。或許這才是斯多葛學派真正的意涵吧!

 

出乎我意料的是,唐山大地震的劇情卻以另一種方法呈現人間的悲、愛、恨、悔意,而不僅僅侷限於拍攝唐山大地震的歷史悲劇,巧妙的將觀眾帶入了更深的一層涵義。一場災難帶來了許多家庭的失散,更以主角方家為例,表現出了災難所造成的心理壓力,一生的心理悔恨。

chihwen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26 Tue 2011 23:20
  • 同年

上個假日,趁閒暇之餘,和媽媽逛了菜市場,想掏換掏換便宜實用的東西,這是一件宜人的事,用時間來換取金錢的衡量,更體現出了一種另類的閒暇。

 

掏換東西,看得不禁是眼力,更重要的或許是一種運氣,大都是老天決定了你能不能遇見一樣自己獨具慧眼的寶貝,這或許也是考驗著一種毅力,考驗著一種心態和意念,大多數人會敵不過這種意念而為了買東西而買了一項永遠擺在櫥櫃中的東西,不僅浪費了錢也放棄了純粹享受掏換東西的樂趣。

 

話說回來,走來走去,我的眼光還是停留在了一攤小販上,賣的正是粉粿、愛玉、杏仁糕等等地道的台灣小吃,雖然生活不太健康的我,往往把它們當成了正餐來享用,畢竟美食當前,誰還管內經上古天真論說了甚麼呢?

 

人都說”入地隨俗”,逛逛菜市場就是要放下平時的感覺,和人們聊聊民生,話話家常,多聽,多看,不才是勝讀萬卷書的關鍵嗎?不巧正遇到了一位跟我同年的同學,須臾,氣氛熱絡了起來,一盒五十元的粉粿便成了一段關係的媒介。

 

說起同年,這就有著幾種解釋,如年齡相同;同一年;或浙江一帶泛稱船家為同年;和同年科舉同年上榜者,彼此之間也稱為同年。

 

科舉的同年關係,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力可不能小覷。自唐代科舉制度穩固之後,同年關係被視為一極為緊密,十分看重的一種社會關係。歷來各朝各代都不免有朋黨遺禍、黨見之爭,如唐末的牛李黨爭、北宋的慶曆黨爭、新舊黨爭、明末的東林黨爭等等。

chihwen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