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日偶然與同學一同散步時,不禁發現秋天的氣息已緩緩降臨,同學不意提起了秋聲賦,這首自從高中讀過背過後就不太常想起的詩賦。今日再拜風采,不禁感懷許久。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夫秋,刑官,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歎息。

 

暫且不論文中諸多的朝政比喻,只感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近來諸事紛沓,然偶爾還是會撥出時間看看<孫子大傳>,記得第一次看孫子時是在國中,那時是看孫彥軍主演的<孫武謀略>,看完之後,記得那個禮拜我完全睡不著覺,耳中盡是戰馬奔騰,腦海所想盡是孫武的憤慨,無奈與悲傷。

既為歷史人物,中國人往往喜歡的是悲劇英雄,就像是商鞅晁錯, 就像是賈誼郅都,或如穰苴諸葛,或如岳飛奕訢等等。不論是壯志未酬,抑或含冤而死,他們的死都帶給了後人無限的感慨,也正因這種同情,帶給了後世文人無限的雋詠之情。

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道盡了從古自今多少士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壯志滿懷,但又有多少士人真正的施展了自己的抱負,創建出了心中所想之藍圖?

孫武,懷抱著一腔熱血,從齊國到了吳國,助闔閭殺慶忌滅楚國,寫下了流傳自今蓋世聞名的孫子兵法十三篇,也算功成名就了吧?然而,最終他後悔了,對於李之戰,他無能為力,對於夫差之驕橫兇殘,他還是無能為力,最終咬舌踩荊,看著吳國的衰亡,豈能不令人唏噓再三。

 

歐陽修最終看了看睡熟的童子,或許古來聖賢多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吧!然而,此種抑鬱的背後,卻仍是一份雖死無悔的熱血,這就是中國古人的風骨,這就是一份垂盪中古的蓋世情懷。

 

這樣的人註定鬱鬱,然正因如此,或許他們找到了生命中的價值。

 

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 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又何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hwen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