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連續三周的期中考期硬是擠出了一些時間重看了一遍<笑傲江湖>,提到笑傲江湖,就不得不提廣陵散,一句太湖邊的廣陵散從此絕矣使得這首琴曲貫穿歷史,趟盪人心。
記得在大明王朝中,高翰文被問了一個問題,
人活百年中是一死,願不願意魂歸邙山?高翰文說吾從嵇康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在陽明心學崛起的世宗年間,多少的文人在懷抱著壯志的同時,又不得不向黑暗低頭,栽入了理學的境遇,王陽明一生得意,也給了許多無奈的文人一點安慰。


明朝奸臣嚴嵩與徐階的黨爭最終使得嚴嵩落敗,徐階、高拱、趙貞吉等掌控了內閣,嚴氏一黨被盡數屏逐於朝堂之外,史上說嚴嵩無他才略,為一意媚上,竊權罔利然而或許有一點,嚴嵩畢竟還是知人善任的,除了排除異己之外,他確實還是提拔了不少能人,比如胡汝貞。


史上說胡宗憲依附嚴黨,陷害忠良,以致一位抗倭名將卻不能像戚繼光、俞大猷一般被視為民族英雄。有趣的是戚俞二位一是由胡宗憲一手提拔而成一方大將,他所籌畫的抗倭戰略,使得明朝東南得以肅淨,而後來威震東南,轉戰東北的戚家軍亦是在其以浙人守浙土的方略下成軍的。如此一位雄才大略的書生將領,為何需要依附嚴黨呢?那反言之,不如說是胡汝貞是嚴嵩一手提拔而成的能臣,嚴嵩既是其師亦有恩於他。


在嚴黨將倒未倒之際,有人問胡宗憲為何不起身立起倒嚴的大旗,這樣史冊自會留其名。身附著兵部尚書兼管東南抗倭大事,朝廷半壁江山都是靠胡汝貞一身挺起,照理講,脫離嚴黨並不會對他造成任何威脅,然而胡宗憲卻沒有這麼做,以致在後來落得引刃自盡。


這是歷史的悲劇抑或是歷史的常態,寧可不做名臣,卻絕不做小人的胡宗憲,在後世的史書上,稱其助紂為虐,至於是否有貪汙情事,自然也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問題了,有沒有卻無法證實。


在胡宗憲身上,必有後人說其是小是小非,未能兼及天下利益之所在,然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來今,概莫能外在歷史的評論中,一句真理,卻難以追尋,以往會覺得無奈悲憤,難而或許他們已有覺悟,道在每人心中是不同的體悟,知而行之,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


嵇康在臨行前,三千太學生圍坐,一首廣陵散,自以流傳四方,又何來自此絕矣之說,自是因再也無人能夠體悟此曲中之真正境界。

何是何非,已不予置評,歷史交給我們的是,當決策來臨之際,你願不願意走上一條已知後果的道路,追尋吾心即是宇宙的了悟。



近來無事,承受著考試的壓力,享受著學習的刺激,有時回首望望自己,卻感到了一絲澄明。

離騷說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呵呵,回問內心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hwen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